读懂一座城市的方式有很多,但对进入夏季的甘肃省会兰州来说,仅仅读懂是远远不够的。走近它,了解它……从甘肃省博物馆到甘肃简牍博物馆,从敦煌艺术馆到读者博物馆,从彩陶到简牍,从敦煌艺术到现代出版,这些博物馆像一串珍珠,串联起黄河文明五千年的记忆链。
抵达兰州,如果想看博物馆,那么甘肃省博物馆(以下简称甘博),绝对是推荐中的“C”位。
一位诗人笔下的甘肃省博物馆是这样的——“在这里,每件文物都是黄土高原上长出的故事,等着被风传颂。”是的,只有来到这座矗立在黄河之滨的文化圣殿,你才能解读这座城市的文明密码。从大地湾先民捏制的第一抔陶土,到丝路驼队遗落的异域珍宝,每一件文物都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生命史诗。
夏季,清晨的兰州是无比凉爽的,那是来自南方的游客最为惬意的时刻。在15℃左右的温度中,迎面而来的是一尊仰韶文化彩陶人形瓶,那双用黑彩勾勒的眼睛,仿佛穿越五千年时光,与南来北往的游客,与探索历史的人们对望、对话。米乐体育官方网站随后,马家窑的蛙纹、半山的网格纹等图案映入眼帘,流淌八千年的文明曙光在眼前生动再现。
来省博,必看的镇馆之宝一定是“马踏飞燕”铜奔马,那是天马传奇的另一种解读。这尊东汉铜奔马三足腾空,右后蹄轻踏飞鸟,马首昂扬,马尾飞扬,将“天马行空”的意象凝固成永恒。殊不知,以铜奔马为原型衍生出的文创还是个不折不扣的超级网红——“憨笑绿马”踏“愤怒小鸟”的毛绒玩具,其丑萌、解压的造型让人爱不释手。
逛累了,来到省博生活艺术馆,还有更大的惊喜。点一杯咖啡,哇塞!省博馆藏文物铜奔马微缩图案竟然“长”在了咖啡上。再一看咖啡容器,更不得了,省博物馆的鹰头形青铜权杖首摇身一变,成了咖啡杯的陶瓷手柄,那厚重、那历史感,绝对是咖啡限量版中的“战斗机”。
绿树成荫的读者大道上,藏着一处无需西行千里便能触摸敦煌神韵的秘境——被称之为莫高窟兰州“分窟”的敦煌艺术馆。这里没有大漠风沙的粗粝,却以细腻的笔触复刻了莫高窟的辉煌,将飞天飘带的灵动、佛陀低眉的慈悲、西域乐舞的繁华,悉数凝练在一方静谧的展厅中。
敦煌莫高窟太远?时间不够?门票难约?——没关系,敦煌艺术馆将带你开启“精华版”敦煌游。
莫高窟最为经典的《反弹琵琶》《五台山图》的细节、画面,高清版的尽收眼底。戴上VR虚拟设备,米乐体育官方网站瞬间可以“穿越”到未开放的珍贵洞窟大饱眼福。光影展厅中,漫天飞花落下,供养人画像缓缓浮现,宛如梦境。
如果你计划走一次“甘青大环线”,敦煌艺术馆是完美的行前预习;如果只是在兰州中转,艺术馆则是最省时的文化快充站。
来兰州旅游,“读者”的读者怎能不去读者博物馆、插图艺术馆打卡?前者被称为独特的“兰州文化地标”,后者被称为独一无二的“国民级插画DNA”。
想在读者博物馆看看1981年首期《读者文摘》手写改稿(见证更名前最后校样)的真容?编辑部的第一张木桌和老式铅字打印机(实物展示)长什么样?
再来推荐一个宝藏级别的打卡体验。在“我要上封面”读者封面框前,仅须几秒钟,你就是《读者》“封面主角”。
作为国内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插图艺术馆,读者插图艺术馆珍藏了100多位画家为《读者》杂志创作的插图作品500多件,其中460多件作品尤为珍贵。沈尧伊、俞晓夫、陈延、高燕、张守义、李晓林和李晨等95位知名画家的作品一一在列,珍贵且难得。
如果说敦煌艺术馆是视觉的盛宴,那么甘肃简牍博物馆则是一场文字的考古。它不仅是“冷门但惊艳”的存在,更是热爱历史、喜欢小众深度游群体的首选——没有滤镜,全是干货。
相比省博的热闹,甘肃简牍博物馆更像是一次幽林探秘。但在探秘之前,请允许甘肃高调一次——简牍是纸张普及前的主要书写载体,而甘肃出土的简牍数量全国第一!
甘肃简牍博物馆收藏着数万枚秦汉至魏晋时期的简牍,每一片木简,都是古人的“文件档案”。馆藏的近4万枚汉简,记载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丝路贸易、诏书律令、米乐体育官方网站仁孝之义、情谊往来等,像一部记录两千年前汉代丝绸之路的“百科全书”。
古人如何算账?简牍里竟然有答案。“粱米八斗……即米三石……羊二……酒二石……”1973年出土于甘肃金塔县境内汉代肩水金关遗址的《劳边使者过界中费》,记录了朝廷派遣慰问戍边将士的官员到达肩水候官之后,吃了多少米、耗费多少盐等一连串详细数字。那么,接待费用谁出呢?没想到,答案竟然是“AA制”。简牍中记载,此次接待一共花费了1470钱,肩水金关共有27名官吏,每人约摊了55钱。
现代人借钱口难开,古人借粮也是如此。如果你想了解2000多年前古人借粮“字字不提借,句句都是情”的委婉,不妨在甘肃简牍博物馆马圈湾汉简中找找前戍边吏卒写给战友田子渊的“借粮信”,那种借在心、口难开的感觉是不是似曾相识?